冬,是孤寂的:
疏忽一阵寒风吹起,时在北京的沈从文也难免触景生情,感慨了一句“我要用我这手抓住冬天给我的忧郁”。
冬,却又是温情的: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史湘云和贾宝玉在雪天烤鹿肉,那般场景,看得叫人垂涎三尺,完全忘却了冬的刺骨之寒。
立冬此时十一月,寒风乍起,西北风着地而行,吼地生寒。北方的人们,早已裹起了棉袍大衣,正静候一场瑞雪;而在南方,虽然不时有艳阳温风,可惜却缺少了雪的景致,大概这就是南方人对冬季最长情的抱憾。
今天7时48分,迎来立冬节气。“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是24节气的第19个节气,表示开始进入冬季。立冬过后,天明显黑得更早,防寒保暖也显得更加重要。
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不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也有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冬天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立冬时节,雨雪飘临
今天立冬,较强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
据中央气象台预计,青藏高原东部、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大部、华北北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东南部、吉林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雪,局地暴雪。陕西南部、四川盆地东北部、湖北西部及云南西北部等地有大雨,局地有暴雨。
受冷空气和降水共同影响,今日至9日,大部地区气温将下降6~8℃,其中,华北北部及江南南部、贵州中西部、华南北部等地局地降温幅度可达10℃以上,请注意防寒保暖。
立冬三候
水始冰:立冬之日“水始冰”,冰寒于水,所以是水与冻的结合,冬寒水结,是为伏阴。孟冬始冰,仲冬冰壮,季冬冰盛。
地始冻:立冬后五日“地始冻”,冰壮曰“冻”,地冻为凝结,“蔼蔼野浮阳,晖晖水披冻”。
雉入大水为蜃:再五日“雉入大水为蜃”,与“雀入大水为蛤”对应,蜃是大蛤,古人认为,海市蜃楼便是蜃吐气而成。
立冬史话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此时在北方正是孟冬之月,而在南方却是小阳春的天气。
立冬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
汉魏时期,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即在这天,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抵御外敌或恶寇的掠夺与侵袭。
立冬习俗
天子迎冬
立冬日,古时天子会亲率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六里处迎冬,回来后向群臣赐冬衣、慰问表彰军烈属。
民间贺冬
亦称“拜冬”,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大家也会更换新衣庆贺往来。
酿黄酒
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是绍兴传统的酿酒风俗。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
冬泳
如今,有些地方迎接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创新。在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用冬泳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冬泳都是不少人喜爱的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立冬饮食,北吃饺子南吃葱
北方:饺子
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水饺,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立冬这天应吃“倭瓜”馅的饺子。这种倭瓜是夏天买的,存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做饺子馅,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倭瓜馅不同,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
北京:涮羊肉
民间还热衷于吃涮羊肉。老北京的涮锅讲究铜锅炭火,汤底澄清,只需加入姜片、葱段等。炭火烧得锅里清汤滚热,拿着筷子夹着红白相间、薄而不散的羊肉片,在汤里这么一涮,肉色一白就放在冷的麻酱料里那么一蘸,入口即化,酱香肉香合二为一。
台湾:羊肉炉、姜母鸭
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羊肉性温热,常吃容易上火,吃羊肉时要搭配凉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凉、解毒、去火的作用。
南京:吃生葱
南京有句谚语:“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别注意吃生葱,以抵抗冬季湿寒,减少疾病发生。按老人的讲法,葱性温味辛,能发散让人出汗,使体内郁滞不通的阳气随着汗液排出,阳气运行便通畅了,病邪也就随汗被驱除了。
福建、潮汕:吃甘蔗、炒香饭
甘蔗能成为“补冬”的食物之一,是因为民间素来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这个时候“食蔗”既可以保护牙齿,还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
很多时候,之所以我们每个人会如此期盼一个新季节的到来,不过是想重温当季的食谱。毕竟食物赋予人的期待,并非食物本身,而是当下的气场与氛围。
越是到了现代,我们渐渐失去了旧时光里的那份厨房温情,也不再有那份闲心去体验亲自下厨的乐趣。我们踏入家里的第一步,是立马卸去晨起时静心创造的光鲜,然后陷入沙发成为一滩烂泥。至于吃的方面,索性一包泡面,或者叫一份没有温度的外卖了事,生活的无奈,大抵如此。
趁这个残秋尽,冬未隆的日子里,不如与三五好友,或者回一趟老家,和思念已久的人围炉煮酒,在腾起的水汽中畅食畅饮,忘却拖沓了几个季度的疲惫。
就算此时屋外暴雪横虐,那也是时光恰好。冬天来了,这样养生
温补为主,不盲补冬季,我们要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羊肉、牛肉、鸡肉、虾、鸽、鹌鹑、海参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御寒效果最好。
寒冷气候使人体维生素代谢发生明显变化,增加摄入维生素A和维生素C,可增强耐寒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力,并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维生素C则主要来自新鲜水果和蔬菜。
调养作息,早睡晚起立冬之后,要逐渐养成多睡一会儿的习惯,养护阳气。《黄帝内经》中指出:“冬三月,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人们应该早睡晚起,等太阳出来后再起床。
注意保暖,防心血管疾病立冬之后,气温骤降,身体一些部位对寒冷非常敏感,应当特别注意保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要护好头部、手部、脚部;外出时戴手套、帽子、围巾,穿大衣;睡前用热水泡泡脚;刮大风时最好不要迎风行走。
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冬季比夏季更难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因此,最好在入冬时做个血压监测,根据情况调整用药量。
适当锻炼,激发身体潜能冬季养生,不能因为天气寒冷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也要适当感受天气间的寒凉之气,走出室外,激发身体潜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冬季锻炼,晨练时间可以适当推迟,“见太阳才运动”。户外活动应选择在上午9点半以后到下午4时之前进行最为适宜。要防止运动过度,避免大汗淋漓,以身体微热为度。适宜的运动包括散步、慢跑、打太极、敲打健身球等。
温养情志,振奋精神从立冬开始一直到立春都叫“冬三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中医讲究,入冬后,情志要恬淡安静、寡欲少求,这样可以使得神气内收,利于养藏。
冬季万物凋零,常会使人触景生情、郁郁寡欢,改变这种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参加娱乐活动,如跳舞、弈棋、画画、练书法、欣赏音乐等,这样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绪,振奋精神。
立冬诗词《立冬》
唐·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
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
恍疑雪满前村。
《立冬日野外行吟》
宋·释文珦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立冬即事二首》
宋·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立冬》
明·王稚登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综合国馆(ID:guoguan)、人民日报复方木尼孜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比较好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