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牢固树立“小井盖、大民生”的工作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推动窨井盖安全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窨井盖管理方式方法,打造协同联动、机制推动、创新驱动“三动模式”,多措并举保障人民群众“脚下的安全”,全市窨井盖完好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
一、齐抓共管,构建“协同联动”新格局
一是坚持高位部署抓好顶层设计。市政府新出台《东营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运行管护单位负责窨井盖设施的巡查、维护、更新等工作,并采用防坠落、防位移、防盗窃等技术手段,预防事故发生。专门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窨井盖管理的十条措施》,从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提高窨井盖建设质量、推进信息化智慧化管理、加强宣传引导及监督考评等方面进行全面部署,进一步加强窨井盖安全管理,强化城市运行安全保障。二是畅通部门协同形成工作合力。按照“协同联动、各负其责、跨前一步、闭环管理”的原则,建立由住房城建管理(城管)部门牵头,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公安、自然资源和规划、交通运输、水务、市域治理运行管理等部门单位,以及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照明、园林、电力、移动、联通、电信、广电等产权单位参加的窨井盖管理综合协调联络机制,每季度召开窨井盖管理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窨井盖管理存在的问题,定期通报各部门单位窨井盖管理情况,构建起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切实提高窨井盖规范化管理水平。三是做到上下齐动扎实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市县两级联动组织开展窨井盖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明确窨井盖病害判定及维修措施指引,全面排查整治各类窨井盖安全隐患。按照“先急后缓、分类实施”的要求,对存在较大风险的窨井设施迅速整治到位,对确认废弃的窨井设施立即进行填埋,对有明确产权管理单位的及时通知产权单位立即整治,对无明确产权管理单位的要求市政部门兜底负责,确保不忽视一处风险、不放过一处隐患。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各类窨井盖个,完成安全隐患治理项,安装(更换)防坠网个。
二、系统发力,趟出“机制推动”新路子
一是建立应急巡查机制。明确市政道路窨井盖巡查相关内容和应急处置流程,各窨井盖产权单位建立窨井盖日常巡查、维护档案台账,对设置在市政道路上的窨井盖,每日巡查不少于1次,发现窨井盖设施丢失、破损或者移位时,现场核实后半小时内设立警示标志、防护设施,并于24小时内排除安全隐患。同时,依托城市管理运管服平台和社会治理网格服务管理平台,以及结合市民“随手拍”功能,建立日常巡查机制,确保病害窨井设施能够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置。二是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建立“周调度、月通报”机制,市级层面每周调度检查各县区工作开展情况,每月将窨井盖安全治理工作情况以工作简报形式下发到各县区政府、各有关单位,对组织不力、落实不到位、整治效果差的县区进行通报批评。截至目前,共印发简报2期。市住房城建管理局制定具体考核办法,对窨井盖管理工作进行专项考核,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促进窨井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三是建立涉窨井盖行刑衔接联动机制。印发《关于建立涉窨井盖案件中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通知》,建立案件线索移送信息共享、交流会商研判、调查取证沟通协调等行刑衔接联动机制,坚决杜绝涉窨井盖案件“以罚代刑”“降格处理”,切实提高打击涉窨井盖违法犯罪的合力,共同推进窨井盖安全管理工作。
三、智慧引领,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
一是普查建档全覆盖。印发《关于开展窨井盖普查确权建档工作的通知》,明确窨井盖安全管理普查内容、实施步骤、数据要求及完成时限。已全面完成窨井盖普查工作,并严格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部件和地理编码标准要求,建立窨井盖电子档案,做到“一盖一编号、一井一档案”,形成“窨井盖监管一张图”,实现一网覆盖、全域查找。截至目前,已将37万余条井盖数据录入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系统,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二是创新管理提效率。通过给每个窨井盖加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