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他叫于彬,年参加工作,现任东营市胜利第六中学数学教研组组长和东营市初中数学兼职教研员。在他刚入职的三年专业成长规划中,他曾经写道:“一年起好步,两年站住脚,三年渐成熟,争取成为一名集教学、管理、科研于一身的智慧型教师。”
教学是一名青年教师的生命线,抓住了课堂,意味着个人的专业成长之路取得了先机。参加工作七年来,他一直践行着上述专业成长规划中的“诺言”,担任班主任工作,制定班级量化管理细则,将班级动态及时上传至班级QQ群,同时通过校讯通发送,加强家校联系,搭建无缝隙管理,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老师随时掌握孩子在家的情况,他按照学校反思性课堂构建的基本模式设计了多个课例,其中《不等式的性质(2)》获年东营市学科优质课评比二等奖,《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获年东营市青年骨干教师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结合课例《一元一次不等式(1)》和《分式的基本性质》撰写的《基于“反思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课型初探》和《基于“反思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课型》分别发表《中学数学杂志》年第8期和《中小学数学》年第7—8期;
在他入校就职之初举行的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师徒结对活动中,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幸运的是学校领导急青年教师之所需,他的师傅石爱英老师是课堂教学方面经验十分丰富的前辈,也是他取得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和成绩的领路人。
东营市胜利第六中学
专访---于彬
从年开始,于彬担任东营市胜利第六中学数学教研组组长,在老教研组长和全体教研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构建了“‘3+3’架构和‘4条’主线”的教研体系。
第一个“3”指小组教研、跨组教研、区域教研。小组教研以四个备课组为依托,主要开展集体备课;跨组教研依托原教研组开展对新教研组的指导帮助工作,区域教研依托东营市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和东营市胜利教育管理中心初中数学教研联盟开展导纲编写、教学研讨等活动。第二个“3”指骨干教师工作坊、校级名师工作室、青年教师共同体。骨干教师工作坊负责开展全校的教研活动,主要引领教师开展课标和教材的研读、期中(期末)考试试题的命制;校级名师工作室主要负责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与“师徒结对”形成双轨机制;青年教师共同体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自发组织,主要开展阅读交流、经验分享等等。4条主线分别是:备课、说课、磨课;解题、说题、命题;微课、画板、平台;阅读、教研、写作。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怠。他付出着并快乐着,他奔波着也幸福着。于彬老师用满腔热血和辛勤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他先后获得东营市初中数学教学能手,东营市青年骨干教师,。曾获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次(年)、东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次(年、年),东营市(中等及以下)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次(年)。在《教学月刊》、《教育研究与评论》、《山东教育》、《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学数学》、《中学数学杂志》、《中国数学教育》等专业期刊发表教研论文70余篇。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会始终将自己的这片热诚之心,无私奉献在他挚爱的教育事业上。
THEEND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