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实施“3+1”行动计划打造东营工业经济升级版。“3”,一是创新驱动。以企业为主体,加大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力度,推动工业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设立了万元创新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高端人才引进、关键技术研究、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建设了山东石大石油化工技术研究院、中石化洛阳工程公司东营分支机构、东营市黄河三角洲标准技术服务中心、东营市橡胶轮胎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级采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山东胜利石油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省级以上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全市重点推进的个技术创新项目完成研发投入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5.9%。
二是信息化带动。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深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挥信息化在转型升级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启动了“智能制造”试点工作,在石化、轮胎等产业筛选扶持了一批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试点,探索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嫁接改造模式,进行全行业推广。整合2亿元资金,推进实施“互联网+”5年行动计划,促进工业制造、新兴服务、企业运营等领域的互联网技术提升。突出行业电子商务应用,支持建设了休斯顿石油装备、“胎大王”橡胶轮胎、黄三角石化产品、华东石油交易中心等电子商务平台,前三季度完成交易额.3亿元。重点调度工业企业关键装备数控化率达到了77%,两化融合水平居全省第4位。
三是公司规范化行动。深化规模以上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推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夯实长远发展的制度基础。市县两级都确定了试点企业先行改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上海通和咨询公司对21家市级试点企业进行诊断,逐家制定改制工作方案。争取利用5年时间,50%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完成规范化改制工作,到年上市企业达到20家。
“1”,即严控准入。全面执行能耗、环保、安全等准入标准,加强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严控产业区域布局,显著提升产业规模化、高端化、生态化水平。制定了产业发展和项目布局“两个指导目录”,逐个产业明确了转型升级路径、鼓励发展方向和禁止上马项目,逐园区明确产业功能定位和产业链培育方向。强化节能、环保、安全倒逼机制,严格限制低端产品项目实施,加快推进落后产能退出。特别是从严控制化工产业发展,建立了新建化工项目先期介入服务机制,不符合转型升级要求的项目一律不进入审批环节。严格禁止审批新上危险程度高的硝化工艺等低端产能,加快淘汰关闭工艺技术落后的小型化工企业,实现了危化品企业的严格准入和有序退出。各县区只保留1-2个化工产业园区,园区外的化工生产企业全部推动进行搬迁、关停或转产。提升了化工产业准入门槛,新建化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得低于2亿元(不含土地费用),外资项目不得低于万美元,适度放宽高新技术项目投资规模限制。
山东省东营市招商局白癜风什么症状图片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看的好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