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充分发挥我市旅游资源优势,着力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市旅游局就加快旅游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和部署。
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休闲度假旅游为重点,整合资源,优化布局,目标在于打造精品,提升服务,塑造“黄河入海·龙腾东营”旅游品牌,努力建成国内著名旅游城市,为深入实施黄蓝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两个率先”作出新的贡献。同时,坚持优先发展原则,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坚持观光与休闲双轮驱动原则,形成在全省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坚持生态特色原则,开发湿地、湖泊、温泉等旅游产品,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坚持文旅融合发展原则,统筹文化与旅游一体化发展,形成文化与旅游相互支撑的产业格局。按照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着重开发建设一批功能完善、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旅游景区,策划设计湿地生态游、温泉度假游、运动休闲游、孙子文化游、石油科普游、红色文化游等一系列旅游产品,科学编排“一日游”、“二日游”和“三日游”旅游线路,形成全市旅游发展新框架。
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围绕旅游目的地建设和旅游景区升级改造,每年选择实施一批重点旅游项目。紧跟旅游发展新趋势、新变化,超前谋划一批新兴旅游项目,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重点开发黄河、滨海、温泉、湿地、会展、养生康体等方面的高端旅游产品,加快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突出龙悦湖旅游度假区、孙子文化旅游区、金湖银河风景区、揽翠湖旅游度假区、黄河人家旅游度假区、龙居黄河森林旅游度假区、吕剧文化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深入挖掘中华龙文化、黄河文化、湿地文化、石油文化、孙子文化、红色文化、吕剧文化等特色文化,培育一批旅游特色精品项目,丰富全市旅游产品。
推进相关产业融合。深化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拓展旅游业发展领域和空间。推进旅游业与农、林、渔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观光农业、采摘林业、休闲渔业等乡村旅游产品,旅农结合,以旅促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业旅游发展,努力打造一批工业旅游示范点。推进旅游业与交通运输、商贸流通、城市建设等产业融合,打造相关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将提升文化内涵贯穿旅游业发展全过程。
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按照地方特色鲜明、经济实用、观赏性和收藏价值高的要求,设计开发反映东营历史人文、民间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开发融汇本市土特产的旅游食品。积极开展旅游商品设计竞赛、展览等活动,不断丰富品种、提升档次、扩大影响。鼓励和引导相关单位创建省级旅游商品金牌购物商店、旅游休闲购物街区、旅游商品研发基地,推动旅游商品进景区、进宾馆、进商场,拓展旅游商品销路,繁荣旅游商品经济。
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加快公路、铁路、航空、港口交通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广利港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公交旅游线路,城市公交服务网络要逐步延伸到周边主要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点;积极推进餐旅企业发展,吸引国内外知名品牌酒店来我市经营;加快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完善全市旅游标识引导系统;扎实开展旅游标准化工作,促进旅游服务规范化。
加强旅游宣传营销。全面塑造“黄河入海·龙腾东营”旅游品牌,积极参与全省“联合推介、捆绑营销”活动,持续在主流媒体投放旅游广告,扩大东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继续办好黄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孙子国际文化旅游节、黄河三角洲湿地槐花节、吕剧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旅游节会活动,形成特色旅游节会品牌。加强信息化营销,利用网站等媒体,搭建宣传营销新平台,拓展销售新领域。
为高效、顺利地完成以上工作,市旅游局加强领导,整合资源,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旅游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培育、重点扶持。要建立工作机构,完善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宣传、发展改革、财政、住房城乡建设、商务、物价、交通运输、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国土资源、工商、质监等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加强协调配合,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
优化旅游环境。积极培育旅游休闲消费观念,认真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行奖励旅游、福利旅游,维护职工的休闲权益。探索将修学旅游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加强旅游交通环境治理,规范旅游用车管理和旅游客运市场秩序。推广“好客山东”旅游服务标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构建旅游诚信体系,规范旅游经营单位、个人的经营和服务行为。加强旅游安全工作,完善旅游公共安全应急预案,落实旅游安全责任制,防范旅游安全事故特别是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旅游执法队伍建设,各县区要成立旅游质监执法机构,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加强人才支撑。实施“人才兴旅”战略,加大对旅游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教育水平,培养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加强与高等院校、旅游发达地区的合作交流,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旅游管理人员、企业经营人员等到省内外高校进行在职培训,到旅游发达地区考察学习,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建立旅游优秀人才库,通过导游风采大赛、服务技能大赛、民间工艺大师评选等活动,选拔培养旅游优秀人才,引进高层次旅游人才。支持旅游企业制定优惠政策,引进高端旅游管理人才、经营人才和服务人才。
强化绩效考评。把旅游业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内容,建立完善旅游业发展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督查考核,形成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Est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