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上午,东营现代农业发展论坛暨高端人才产业需求对接会在我区举行。
省科学院副院长、省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秘书长贺国平,省农业厅副巡视员于永德,省农科院党委副书记、省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现代农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逯岩,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朱开国,副市长韩利学,区委书记苟增杰,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明印,副区长徐文棠等出席开幕式。
苟增杰在主持会议时说,东营现代农业发展论坛暨高端人才产业需求对接会既是一次沟通交流学术、把脉发展、展望未来的聚会,也是一次科技创新、产学合作、谋求共赢的盛会,必将为我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全市率先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韩利学在讲话时指出,东营是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也是环渤海地区重要节点城市、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东营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近年来,全市以实施黄蓝国家战略为统领,科学谋划,真抓实干,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韩利学强调,事以才立,业以才兴,东营市取得的辉煌成绩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始终把人才强市作为优先发展战略,制定完善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设立了万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组织实施了“黄河三角洲学者”等重点人才工程,建成了国家级创新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等一批重大创新载体,培养和引进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形成了重才、引才、用才、留才的良好环境。全市共聚集各类高层次人才余名,引进留学人员创业项目23个,开发高新技术产品余项,为东营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市委、市政府把人才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专门成立招才引智委员会,举全市之力,招揽海内外人才到东营兴业创业,共谋发展。
韩利学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关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近年来,我市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统领,扎实推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亿元,人均产量居全省首位;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到家,园区化率达到48%;渔业增养殖面积达到万亩;组织实施“三网”绿化、生态林场建设和“三年增绿”工程,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18%。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韩利学希望各位专家充分利用东营产业平台,与企业广泛开展技术合作、科技研发、项目攻关;欢迎各类人才到东营孵化成果、自主创业、联合创业;希望各高校院所能够与东营进一步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贺国平、于永德、逯岩在会上分别致辞。指出,本次会议坚持现代农业专业委员会的建设定位,围绕全省及东营市农业产业发展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巩固提高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对接成果,探讨农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农业科技发展能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我省及全区农业、林业、畜牧渔业等产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并强调,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河口区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核心区域的前沿阵地,在发展高效生态经济上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本次会议为专家与企业对接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希望专家与对接单位以此为契机,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希望各位专家发挥各自专业优势,以高起点建立高效、生态、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为河口区现代农业发展建言献策。
徐文棠介绍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代表区政府与省农科院签署合作协议。
开幕式结束后,省农业厅副巡视员于永德和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季明川分别就现代化农业发展做了报告。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