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交子时新年到,男家长“发纸马”,女家长煮饺子,儿孙放爆竹,全家在神龛前烧黄表纸、进香,叩拜“家堂”,然后共进年夜饭。饭后,晚辈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给孩子分“压岁钱”,男女老幼都换上新衣、新鞋、新帽,年轻女子和新过门的媳妇头上还戴花。
早饭后,开始拜年。拜年主要在宗族内部进行,除未婚女子外,晚辈均往同族长辈家磕头拜年。邻里乡亲间,见面问“过年好”。广北户讲究初一拜年不出庄;利津户则必于初一往外婆(老娘家)拜年;鲁西户是正月初二闺女、女婿到娘家拜年。同时,从正月初二起,开始走亲访友。
五马日正月初五是“五马日”(初一到初五,民间有一鸡、二狗、三蚕、四麦、五马之说),也叫“五末日”。这天,早上放鞭炮、焚黄表纸、烧香敬神灵(意思是“年”过完了,送诸神各归各位),早饭吃水饺。正月初十,叫“十磨日”。早饭吃水饺,给碾、磨烧香、焚黄表纸,供祭品。是日,在广北、利津、寿光户中不动碾磨。
元宵节元宵节,民间的称呼简直就叫作正月十五。境内的传统习惯是以吃水饺为主,原无吃“元宵”习俗,近年渐有“元宵”上市。元宵节主要活动是观灯和放烟花,故又有“灯节”之称。此节在境内连续3天:十四为试灯,十五为正灯,十六为续灯。期间,各家给儿童扎制或购买各式花样的灯笼,儿童先提灯照遍自家院内的各个角落(旧时民间传统,正月十五打灯笼能消灾祛邪),然后唱着“年年收,年年有,正月十五打灯笼”(利津、广北户习惯叫“灯篓”)走街串巷,成簇成群,忽集忽散,欢声笑语,十分热闹。旧时,青年多在这天晚上放“窝窝头”(也叫泥墩子),有铁制、泥制两种,内装花药,点然导火索,烟花喷射四溅,有的腾空十多米,持续时间很长,煞是好看;儿童喜欢放手花子(也叫“滴滴金”)、“天老鼠”(也叫“起花”)等;不少老年人还以棉籽油拌糠皮,一堆堆放在村头路口点然,曰“放路灯”。此外,有条件的大村,还组织踩高跷、跑旱船、舞龙灯、秧歌队,打锣敲鼓,走村串街,当地叫“杂耍”、“玩艺”,为农村最火爆的场面。
改革开放以来,元宵节的娱乐活动一年胜于一年:白天,舞龙、踩高跷、跑旱船、舞狮、秧歌队等活动活跃在城乡之间;入夜,城镇及大的村庄,举行灯展和焰火晚会,观者如潮。
END来源:综合网络
商务合作:-
油城热点
?济南路终于要西延了!东营西城新中心配套再升级!
?我市关于补发16至18年工资的通知!
?超级高铁要来了!东营到北京只要6分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