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京报东营建设无内涝城市告别“逢雨必淹”打出生态治涝组合拳,中心城防洪排涝能力由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随着延续到10月中旬的黄河流域罕见秋汛渐入尾声,年这个降雨远超往年的汛期,终于要画上句号。从郑州单日史上最大降水,到台风“烟花”的强势冲击,再到“最强秋汛”,年汛期,多个城市经历了防汛能力大考。部分城市暴露出“逢雨必淹”的“软肋”,一度开启“看海模式”,街道成河、车辆被淹、停电断水……也有城市交出了成绩抢眼的答卷,经受住了连日强降雨的考验,比如山东省东营市。前不久,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关于学习借鉴东营市无内涝城市建设经验做法的通知》,其中提到: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系统评估,东营市中心城防洪排涝能力由过去的整体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小雨不积水、大雨不成灾、暴雨保安全、雨水多蓄用”的无内涝城市建设目标基本实现。顶层设计根治“易涝体质”“先天缺陷”东营市水务局无内涝城市建设组组长崔军回忆,建设无内涝城市是年台风“温比亚”过后,东营市提出的目标。年8月18日至20日,台风“温比亚”过境东营,带来超百年一遇的降水,短时间内全市总降水量相当于个西湖,造成1.3万多台车辆被淹,大量房屋进水。“我们小区一共多户,其中一半住宅都有地下室,这些地下室差不多都进水了”,翠湖小区居民葛文坤对年的“温比亚”记忆犹新,“我家在高层,往下一看,到处都是水,不少车都漂在水面上。雨停了,也没法买菜,积水排不出去,菜市场关了好几天”。葛文坤记得,当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ingshizx.com/dyxw/14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