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口区牢牢把握“一极两区”的目标定位,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整合人才工作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建设美丽幸福新河口提供了智力支撑。
今年省两会现场,省人大代表、河口区委书记苟增杰接受了人才山东网的采访。
Q
人才山东网:在把握“一极两区”目标定位前提下,河口区是如何聚焦产业发展,精准引进所需人才的?A
苟增杰:我们按照打造东营市北部重要经济增长极、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的目标定位,围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现代农业等支柱产业,做强做优人才队伍,以人才带动产业发展,实现人才和产业的良性互动。
首先是精准锁定引才需求。紧扣产业转型和企业发展需求,开展企业人才工作“七个一”调研、重点产业人才工作调研等活动,形成人才工作调研常态化机制。在此基础上,定期编制发布《河口区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积极开展“高校学子河口行”“企业院校行”等人才引进活动,定期组织区内企事业单位赴北京、上海、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等发达地区、高校院所招揽人才。
其次,我们深入推行项目引才模式。以主导产业发展为导向,推行“项目引才”模式,同步推进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近年来,先后落户北方超级稻产业化中心、华亚航空燃油、澳亚高端乳制品加工等产业龙头项目,随项目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张文海、张国成、侯立安,“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曲良体,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郑庚修等产业领军人才。
另外,我们还积极搭建产学研平台。瞄准全区优势产业,深入实施产学研结合“五个一”工程,先后举办“海生·河口”渔业科技精准对接活动、河口区――北京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暨高层次人才对接洽谈活动等产学研对接活动30余次,与中科院、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52家高校院所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建成山东大学东营分院河口工作站、山东大学科技成果推广中心、油气液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近年来,累计签订技术合同余项,引进科技创新人才余人。
Q
人才山东网:人才工程的引领作用非常重要,河口是如何展开工作,打造人才培养温床的?A
苟增杰:我们一直坚持全面抓好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改善人才结构、提升人才素质,推动人才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
一是大力实施“百名英才”选拔培养工程。自年开始,每年组织选拔评选我区各领域拔尖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着力打造人才工作品牌。工程实施5年来,在全区范围内发掘和选拔优秀人才近百人,形成了覆盖各产业领域的拔尖人才集群。
二是深入实施百名优秀企业家培养工程。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围绕企业经营管理、企业品牌管理、企业投融资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四个重点,定期组织高端培训、参观考察、交流座谈等活动。同时,注重企业经营管理后备人才队伍建设,重点选拔年纪轻、学历高、有一定经营管理经验的企业中层进行跟踪培养,为企业发展注入生机活力。
三是深入实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发展工程。大力实施“卫生强基”“名师名校长建设”“宣传文化人才培养”等工程,扎实开展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席技师选拔培养工作,充分发挥职(技)校主阵地作用,积极整合企业实训基地、技师工作站等各类资源,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师带徒等活动,树立了从基层一线培养挖掘人才的良好导向。
四是深入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以新型农民学校创建工作为抓手,依托区镇村三级培训网络,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重点推行农民培训基地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同时,注重模范选树,开展乡村之星、新型农民“创业之星”等评选活动,带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五是深入实施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工程。围绕社会工作目标任务和服务组织标准化建设要求,以基层社工队伍建设为着力点,每年定期对社会工作者开展业务培训。依托敬老幸福院、慈善超市、爱心救助超市等打造社会工作人才实践基地30处,定期组织社会工作者到实训基地开展服务活动,推动社会工作人才在实践中锻炼成长。通过系统培养,近年来,我区新增市级以上人才工程入选者45人,其中省级以上14人。
Q
人才山东网:“引才”重要,“留才”同样重要。我们是如何创优人才工作环境的?A
苟增杰:我们坚持以用为本的人才工作理念,积极营造栓心留人良好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掘人才潜力,发挥人才作用。一是健全体制机制。建立“1+13”人才工作政策体系,适时开展“人才工作政策回头看”活动,提高政策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我们还建立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党组(党委)书记述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人才工作项目化管理等制度,不断完善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委联系专家制度,积极开展区领导走访优秀人才活动。探索推行企业人才工作“网格化”管理模式,形成网格管理、组团服务、上下畅通、左右联动的工作运行模式。
二是搭建人才创新平台。定期召开人才载体平台申报培训会议,对全区企业进行专题培训,同时对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积极做好跟踪服务。近年来,全区新增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市级以上人才载体平台28个,其中省级以上12个。
三是强化人才组织建设。成立河口区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企业家协会、科技企业联盟、电子商务联盟、青年志愿者协会等人才组织,自主提供政策咨询、科技合作、人才交流等服务。同时,强化对各类人才组织的管理服务,发挥政府“搭台”作用,累计牵头组织座谈研讨、产业考察、休假培训、服务基层等活动20余次。
四是注重舆论引导。举办“智汇河口”论坛,通过专题报告、互动研讨、圆桌座谈等形式,开展系列研讨交流活动。在区电视台开设《“一把手”论“第一资源”》访谈栏目,邀请部门单位、企业“一把手”围绕论坛主题发表观点、畅谈工作。连续三年组织召开优秀人才命名表彰暨人才工作新闻发布会,对人才称号、荣誉获得者进行颁奖,落实资金待遇,并进行广泛宣传,在全区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来源:人才山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