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东营美景
东营房产
东营医院
东营新闻
东营特产
东营生活

图说东营过年习俗那点事,谁总结的这么全

喝腊八粥、泡腊八醋预示了过年的信息。腊八粥源于佛教,相传释迦牟尼得到牧女的奶粥后,于腊八“成道”。后来僧家煮粥供佛,以示纪念。腊八粥用小米、江米、红小豆、黄米等熬制。腊八粥之美,全在粥果,有红枣、栗子、核桃仁、花生、桂圆肉等。夜半淘米煮豆、剥壳剔仁,清晨熬好,合家聚食,馈送近邻。这天还要泡“腊八醋”:将洁白肥大的蒜瓣儿浸在贮醋的小坛里,封固,以备过年蘸饺子用。从腊八到除夕的二十多天,蒜味融进醋里,使酸辣味道适中。用腊八醋蘸热水饺,蒜香喷鼻,诱人食欲。黄河口垦荒人家,家有新妇,腊八日用黄米、红枣制糕,名为“吃碗糕”。

腊月二十三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年”,从这一天开始,农村各家各户就开始筹备年货了。在东营区、利津、广饶一带,自古以来有腊月二十三祭灶辞灶的风俗。此外,在二十三前后这几天,各家各户还要来一个大扫除,东营区一带都叫“扫(音抄)屋”,扫屋的时候要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搬到院子里,把屋里旮旮旯旯全都扫个遍,干干净净迎新年。

东营各个地方都有家家户户备年货,动手做面食的习俗,因为面食的种类比较多,所以花费的时间较长,一般有类似寿桃的馍馍、花卷、绿豆包,还有的做年糕。然后,各家各户便张罗着动手炸鱼、炸肉、炸丸子、炸藕合之类的东西。腊月二十九,忙年进入高潮,一边煮肉炸鱼,一边给亲友送年礼,贴年画,贴对联,民间有“腊月二十九,家家贴道酉(对联)的俗语。春联的内容丰富多彩,风雅者如“风摇竹影有声画,雨打腊梅无字诗”、“杏花雨沾衣欲湿,杨柳风扑面不寒”等等,经商之家则大抵会贴上“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之类的内容,另外还有一些像“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一冬无雪天藏玉,三春有雨地生金”之类的春联,所反映出的无不是吾乡百姓一年里最为素朴的愿望。这些春联多为家人自娱自乐而写,有时也会请人代笔,所以,在那些喜欢书法者的门前,求字者亦常常因此而络绎不绝。不过,这种情形在近年业已渐趋式微,大概是因为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太快了吧,快到连写春联的功夫也不复有,于是,家家的门边都换上了从市场上买来的、统一的春联。

过年期间,东营各地还有些禁规,腊月二十五是不许打扫屋子的,因为一直流传这一天是屋的生日,不能随便打扫,不过,现在这些只是一个个人喜好的问题,年不是过去的年,但年仍然是中国年……腊月三十,即除夕,俗称“大年三十儿”(有时是二十九),挂好“家堂轴子”,就要请老爷老妈(列祖列宗)回家过年!请老爷老妈的时间是在年三十上午十一点左右,正好把老爷老妈请回家吃午饭。请老爷老妈的地点是在村口或者街口。人们开始在堂屋当门挂起家谱,并摆供祭神,供奉祖先,供品包括鱼肉瓜果之类,如果条件允许,还要亲自上坟烧纸,以求得先人保佑。

请老爷老妈(列祖列宗)回家过年!少不了放鞭炮,放的不多,老爷老妈在天上住久了,怕鞭炮惊吓,所以只放一两挂鞭炮而已!把老爷老妈(列祖列宗)请回家了!上好供养!孝子贤孙们才可以回家吃午饭。

年三十下午,家家户户包饺子,开始过年!。   入夜即开始守岁,忌说不吉利话,男家长多坐于“家堂”(祖先的灵位)旁上香、供茶、饮酒,以示同逝去的祖先过年;女子多在包饺子、讲故事、说笑话;青年男女也有打纸牌、做小游戏、喝酒吃糖果的;全家团团圆圆,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小孩们则穿着新衣,打着各式各样的灯笼走街串巷,放花、放鞭炮,放花雷,二踢脚,一直闹腾到半夜。80年代以来,随着电视机的普及,除夕夜看电视,尤其是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人们守岁时的主要内容。守岁时家里灯都要亮着,午夜一过,家家鞭炮齐鸣。广饶花官、陈官一带有一习俗,各家吃完年夜饭走出家门,在自家门口燃起火堆,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团聚,祈福,孩子们放爆竹,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这一活动大约持续一个小时。垦利一带的鲁西南移民中至今仍保持着故乡的风俗。从除夕之夜开始,过年逐渐进入高潮,这时,每家门前都会横置一条长长的“拦门棍”,一方面防止鬼怪进院,另一方面要把财源运气拦在家中。锅中要放上两个馒头,用以“压锅”,以求全年都有饭吃。

  初一黎明前,各家煮饺子,放鞭炮,家庭主妇发钱粮祈祷一年的平安富足。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有余头。水饺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哪一种,大家都衷心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许多地方初一吃素馅饺子,取“素静一年”之意。   初一早上邻里之间要攀比谁家起得最早,因为起得越早就意味着新的一年过得越好,所以天尚未明,相互拜年的人们就会纷至沓来,主人则会拿出家中最好的糖果和香烟迎接客人的到来。拜年首先要拜老人,但这时要问的却并非平时的客套话,而是要问:“老人家起得早吗?吃了几碗饺子?”老人就会兴致勃勃地告诉你自己起得很早、吃得很多,以示身体很硬朗之意。鲁西南移民中有“春节五更乞长”的习俗。儿童起床后一声不响,先去紧紧抱住椿树,同时唱“椿树椿树王,你长粗来我长长,你长粗了做材料,俺长长了穿衣裳”。

年初一吃了午饭,就要送老爷老妈回天上了,这个时候各家族镖着劲的放鞭炮,看谁家鞭炮放的多放的响!谁家鞭炮放的又多放的又响,意味着谁家富有,老祖宗们看着高兴走着放心,谁家不希望老祖宗们高兴呢!

列祖列宗们回天堂了,留在凡间的儿孙们闲着没事,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喝酒。春节前家家煎炒炖炸准备了不少好东西,下酒的菜好弄,再加上农村喝酒讲究少,条桌子一拉,上几个小菜,老少爷们就开喝了!中午喝了晚上喝,喝了东家喝西家,一直喝到到五卯日(正月初五)!

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

图片来自网络,由东营众筹综合编辑。









































中科白癜风让国庆不白过
治疗白癜风有那些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ingshizx.com/dytc/2569.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