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地毯是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独特的湿地自然景观之一,是由一簇簇高20厘米左右、学名翅碱蓬的野生植物“织成”的。翅碱蓬在当地被叫做黄须菜,一般生长在近海滩涂,尤以黄河入海口最为集中。因为它耐涝、耐碱,开红花、结红果,通体红色,所以,每到夏秋时节,红彤彤的黄须菜给就给黄河入海口的大地披上了艳丽的红装,极目远望,像火海、似朝霞,分外迷人。别看小小的黄须菜不起眼,它可是河口生态优劣的一个标志呢。黄河口三角洲湿地是《拉姆萨尔国际湿地公约》缔约国要求注册的国际重要湿地,它所在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年10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温带最完整、最年轻的新生湿地。但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黄河下游的多次断流,导致湿地生态系统迅速退化,进入河口地区的黄河水量急剧减少,大片淡水湿地处于干旱或半干旱状态,淡水湿地加速萎缩,海水入侵加剧,土壤盐碱化加重,生物多样性功能降低,河口生态亮起了“红灯”。按照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理念,从年开始,黄委会开始依法对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结束了黄河连年断流的局面,到今年实现了连续10年不断流。在此基础上,年开始,黄委会又连续进行了9次调水调沙,在今年刚刚结束的调水调沙中,为河口湿地补水万立方米,使河口湿地水面面积增加5.22万亩,平均水深增加了约0.4米。由于水量增加,为湿地保护和生态系统人工修复提供了的良好的条件,也使得的今年的黄须菜长得格外旺盛。黄须菜不光好看,而且嫩时可以食用,成熟后的种子则是濒危物种白鹭、黑嘴鸥等的主要食物之一,所以,黄须菜的茁壮生长吸引不少野生鸟类成群队对来此栖息繁衍,全球数量仅只左右的黑嘴鸥,在黄河三角洲就有多只。原来,黄河三角洲还有着“鸟类的国际机场”的美称,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越冬栖息和繁殖地。近年来,河口湿地水面面积的增加,环境生态的恢复,为丹顶鹤、白鹳、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等许多水禽提供了理想栖息地,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目前河口湿地记录有鸟类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0种,二级49种,数量万只。珍稀濒危鸟类保护成效显著,东方白鹳达到只,占全球总数的11.7%;丹顶鹤只,占全球总数的15.2%。根据《中国海洋公告》,年以来,黄河口生态系统已经从“不健康”恢复至“亚健康”,这里面,也有黄须菜的功劳呢。
指尖文化尽在:
东营欣和文化艺术发展中心
欣和文化艺术发展中心最好的治疗白癜风的医院白斑和白殿疯有何区别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