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
在
前
面
今年以来,东营区全面落实全市支持工业发展政策,围绕中国石油装备产业基地和史口生态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建设,以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为主线,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今年1-9月份,全区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8亿元,同比增长1.9%,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比去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亿元,利税2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1%、60.4%。
以主导产业调整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高新区
石油装备展
东营区瞄准高端、高质、高效目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做大做强石油装备,改造提升石化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低碳化转变、新兴产业向高端化转变。该区大力发展高端石油装备制造业,全区从事石油装备研发、制造和油田工程服务企业发展到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72家,形成了集石油装备研发、制造、服务及内外贸于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产品涵盖37个系列多个品种,陆地石油钻机、抽油机、抽油(电)泵、抽油杆、油田特种车辆等主导产品产能位居全国前列,实现了对南北美、中东、东亚、东欧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成套设备出口。科瑞集团建设的易瑞电商平台是中国首家石油天然气工业通用设备大型跨境电商产业平台,平台依托科瑞产业链优势、行业资源优势,以及国内首家服务于石油装备企业的海关直通式场站——山东科瑞海关直通式监管场站的便利条件,为全球数万家客户提供数万个产品种类的在线报价、技术支持、在线交易、一站式采购、海外仓储、现货交易、全球配送、供应链金融、多模式国际结算、采购管家等多项新型创新服务。
该区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史口生态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为着力点,统筹整合各项资源,高起点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高标准推进产业改造升级,引导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向上下游配套延伸,努力实现节能、环保、生态、循环发展,全区90%以上石化企业生产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该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市场需求和长远发展,积极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高佳年产5亿瓦时动力锂离子电池工程项目已投产完工;天东生化公司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低分子肝素钠生产企业和行业标准制定者。
以特色园区建设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海科石化
宝泉游艇
东营区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强力推进基础配套建设,全面提升园区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该区高起点规划,构建工业集聚发展格局。按照“项目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原则,先后规划建设了东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史口生态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和新型农民创业园,控制规划面积57.1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12.13平方公里。该区高层次定位,推进产业集群膨胀。东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累计引进项目个,石油装备产业产值占到园区总量的80%以上,成为国内重要的油田专用工具、配件集散地,被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史口生态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家,海科化工、神驰化工、万通化工、胜利石化总厂等4家企业年产值均过百亿,成为全市重要石油化工基地之一,被命名为省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该区高标准建设,提升项目承载能力。东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0亿元,建成道路20条、32公里,公租房、合村并点村居改造、胜园中心学校、科瑞花园等一批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相继实施;史口生态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新型农民创业园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1亿元,拉起了园区发展框架,项目承载力不断增强。
以投资结构优化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石油装备洽谈
九州通
东营区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坚持以有效投入为重点,以项目落实为关键,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以优质增量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该区加强产业投资引导。围绕全区工业主导产业,通过政策鼓励和信息传递等手段,引导和支持区骨干企业加大技术改造、补链强链等重点产业项目投资力度,以增量带动调整优化经济结构。重大项目实行“直通车”服务,落实区级领导包工程项目责任制,强化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保障,简化审批手续,加快建设速度,确保快速启动、早日建成。今年1-10月份,已实施工业项目56个,完成投资47亿元。该区强化择商选资力度。突出抓好面向油田的招商,建立重大投资项目储备库,积极做好石油装备、精细化工等高端项目招商工作,引进最具国际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力的龙头型项目,促进全区工业产业结构整体水平提升。
该区研究制定落实配套政策。研究制定《东营区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十条意见》,重点用于改造提升石油石化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端石油装备制造业,支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工业生产性投入、深化“两化”融合、加快科技创新、开展合资合作、开拓国内外市场、争创知名品牌,推动产业载体平台建设,推动全区工业经济转型发展。
以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易瑞电商
东营区鼓励企业开展创新平台建设。目前,全区已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9家、市级18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家、市级5家,省级行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中小企业“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0家、市级研发中心18家。加快平台建设从技术服务为主逐步转变为将研发、设计、试验、生产加工、产品检测等技术服务与信息、咨询、培训、市场开拓等综合服务有机结合。科瑞集团与胜利油田、中国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知名院校联合组建的山东胜利石油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按照“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品市场化-实现盈利”的模式进行运作,已累计转化技术成果30余项,为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实现产值数十亿元。
该区着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重点,以项目为抓手,积极探索推进信息化发展模式,着力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推动传统工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目前全区大中型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正在逐级提升,处于集成提升阶段以上的企业达到40%以上,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发、管理和生产控制的比例已达到30%,应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的比例已达到25%。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