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人员密集、流动性大,办公区、教学区、公寓区和生活区等交错分布,疫情防控风险高、难度大。
目前这波疫情防控中,北京的华北电力、地质大学、石油大学先后出现病例,均已经进入临时管控状态。这也是新防控政策实施后,高校新旧结合管理模式的现实版本。
石油大学(北京),先是昌平区社会面检测1管“10混1”,确定1名教职工检测结果阳性,接着校内核酸检测点出现混检阳性,涉及居住在校内公寓的学生。
石油大学,以北京高校抗疫先锋角色,走出昌平的莽山,闯入了首都学子的视野。很多人奇怪,石油大学不是在山东的东营吗?不仅东营,现在青岛有,北京也有。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简称“中石大”,前身是年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北京石油学院。
石油大学的“清华班底”。当年的石油学院,在学院路八大院中名气很大,因为这所大学来自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
年初,以清华大学地质系、采矿系、化工系的石油组为基础,汇合天津大学四个系以及北京大学化工系、燕京大学数学系的力量,建立了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年底,以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为基础,筹备成立了北京石油学院。
石油大学的“学科富矿”。北京的石油大学,前期为华东石油学院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北京石油学院迁至山东省东营地区。直至八十年代初期,在原校址内建立北京研究生部,也就是现在的石油大学(北京)。
正因为得益于前十几年的高端学科研究底蕴,以及北京独特的高教优势,石油大学(北京)发展很快。
根据ESI最新数据,中石大化学学科首次进入全球排名前1‰,成为继工程学后,第二个ESI全球前1‰学科。目前,中石大共有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与两年前ESI排名数据相比较,化学学科排名提升68个位次,工程学学科排名提升21个位次,地球科学学科排名提升57个位次,材料科学学科排名提升34个位次,计算机科学学科排名提升80个位次。
当前,储能行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达成“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技术保障,前段时间选取10所研究生培养单位,实施储能技术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计划,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入选。
从国内的高校排名来看,中石大也是冲劲十足。软科年度大学排名榜上,石油大学(北京)首次跻身全国前50,排名第48位,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石油大学的“会战精神”。北京这次高校的精准防控战,从石油大学打响,由此探索高校疫情管控样本,应该说有着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石油高校有“倔强”性格。因为油田普遍地处偏僻,远离城市和人烟,地质地理条件复杂,自然环境恶劣,勘探难度大,所以石油高校天然有一种韧劲,足以战胜任何苦难。
目前中石大平均每年有15%毕业生到西部就业,5年累计余名毕业生参与西部开发与建设。每年有超四分之一毕业生到石油石化行业就业,参与能源开发与勘探工作。
石油高校有“会战传统”。近70年办学历程中,中国石油大学全程参与了石油精神的孕育形成,参加了新中国以来所有的石油会战。此次出列,同样是首都高校都面临的疫情防控“会战”,没有高校可以置身局外。
最近五届院士增选工作中,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增四位院士,去年陈掌星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校友孙焕泉、谢玉洪当选工程院院士,5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在服务地方、区域和产业发展上“多点绽放”。
这就是连续出战的中石大,你有什么建议,欢迎留言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