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11月24日讯为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东营市卫生健康委开发区分局积极落实行业主管部门主体责任,全面分析研判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制定《全区医疗机构进一步落实落细常态化疫情防控14条措施》,要求紧紧围绕关键环节精准施策,有效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不断筑牢疫情防控防线。
措施要求全区所有医疗机构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对所有进入医疗机构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出示“健康码”,并正确佩戴口罩,落实“1米线”间隔要求,鼓励预约诊疗和分时段就诊,加强挂号、候诊、缴费、检查、取药等排队区域引导,推行电子支付方式。
措施要求对发热患者应引医院就诊并做好登记,不得擅自截留和处置发热患者,公立基层医疗机构规范发热哨点诊室管理,充分发挥疫情防控监测预警作用。
措施要求所有医疗机构人员(包括医务人员、保安、保洁、后勤等)14天进行一轮核酸检测,全部使用开发区核酸检测管理系统“舜尧”小程序注册登记。新住院患者和陪护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取消非必要的现场探视,根据需要可安排1名固定陪护人员,并发放陪护证。
措施要求医疗机构开展全员培训,熟练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方法与技能,做好医务人员防护。全面加强医疗机构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的院感管理,坚决守住“院内零感染、院感零容忍”的底线,出现院感事件法定代表人负主责。
措施要求严格做好医疗机构消毒隔离管理,加强通风,做好诊疗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地面等)、医疗器械、仪器设备、患者用物等重点位置(特别是电梯按键、楼梯扶手、门窗把手)的消毒,合理增加消毒频次。
措施要求严格做好医疗废物和废水管理,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存放与处置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严防因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和废水处置不当造成的疫情扩散。
措施要求加强疫情报告管理,增强敏感性,一旦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后,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并依据相关标准和流程,启动应急预案,配合做好调查处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