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是推动传统产业换挡升级的必然要求。作为我市知名轮胎企业,赛轮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牢牢抓住我市实施“优势产业+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的机遇,在市工信部门的帮助下,成功引进当前全球最先进的串联低温一次法炼胶技术,智能化、自动化完美融入到生产线。整个项目全部投产后,我市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高性能半钢子午胎生产基地。
赛轮(东营)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行政办公室主任刘海明:“完成现在多数以人工制造向智能制造的一种转变,项目的产品、技术、装备整体都将达到国内轮胎行业的最高水平。”
智能化是引领发展的重要动力。如今,我市越来越多像赛轮轮胎一样的制造型企业,正在被纳入全市智能制造升级的大盘。
今年以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围绕“优势产业+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努力扭住项目建设的牛鼻子,建立项目闭环式动态管理机制,聘请名行业专家和企业家,组建评审专家库,对61个项目展开筛选,组织推荐36家企业申报第二批山东省“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项目,联合石化卓越智能工厂智能制造等16个项目成功入选。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优势,研究制定《关于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瞄准智能化改造方向,选定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等试点示范项目;制定5G产业发展政策,全力支持5G产业发展。同时,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企业智能制造薄弱环节开展问题诊断,为企业“把脉问诊”。目前,62个首批诊断项目已全部完成诊断,推进实施61个智能化重点改造项目,对首批20个项目予以扶持,资金达多万元。同时,组织县区、开发区集中资源要素,尽快打造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示范企业。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杜振波:“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推进“三年行动计划”重点任务落实,持续开展智能化诊断,并滚动实施智能改造项目,加快我市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东营台侯泮泽广饶台王谦
来源:东营新闻联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