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东营美景
东营房产
东营医院
东营新闻
东营特产
东营生活

沿着黄河遇见海山东东营有座鸟类国际机场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平安医院 http://pf.39.net/bdfyy/zqbdf/180415/6169124.html
央广网东营10月10日消息(记者李舜)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现共有野生动物种,其中鸟类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6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5种,是全球鸟类重要的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是东方白鹳全球最重要的繁殖地、黑嘴鸥全球第二大繁殖地,荣膺“中国东方白鹳之乡”“中国黑嘴鸥之乡”称号,被国内外专家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近日,记者走进保护区,这里植物资源丰富,据了解,保护区拥有种子植物种,其中野生种子植物种。盐地碱蓬、柽柳和罗布麻在自然保护区内广泛分布,芦苇集中分布面积达40万亩。保护区内自然植被覆盖率达55.1%,是中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丰富(央广网记者李舜摄)为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高生物多样性,近年来,东营以“线、带、面”修复为抓手,探索黄河口湿地修复模式,维护黄河三角洲“河—陆—滩—海”生态系统。东营市优化过去的陆、海单体区域思维,以水文连通为中心,着力恢复黄河与湿地、海洋的交流,通过开展生态补水、水系连通等措施,修复激活湿地水生态。投资万元新建、改建引黄闸口6个,自然保护区内的引提水能力从不足40立方米/秒提升至立方米/秒;实施水系连通工程,疏通水系公里,自然保护区范围内20余万亩主要湿地补一遍水的时间从9天缩短到4天;累计修筑、恢复生态堤坝41.6千米,夯实蓄水基础。近三年,自然保护区生态补水量连创新高,突破4.8亿立方米,保持了湿地良好生境。原先的光板地、盐碱滩,变成了水草丰茂、生物多样性富集的大湿地。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央广网记者李舜摄)在恢复水系循环连通的基础上,东营采用“治理”“恢复”相结合方式,以治理互花米草为先期任务,结合潮沟疏通提高水文连通性,及时恢复盐地碱蓬、海草床等原生植物,一体化推进恢复海岸带湿地原生态。在形成“线”“带”系统修复的湿地大循环格局下,东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探索以自然修复为主,涵盖野生动植物保护、外来入侵物种治理、底栖生物恢复同步保护的湿地物种微生态系统修复模式。在河流沼泽湿地,科学引进黄河水,科学模拟形成黄河自然漫溢过程,按照生态学要求设置大缓坡和深水区,建设鸟类繁殖岛、鱼类栖息地;结合下游漫滩补水需水量,系统考虑鱼鸟生物关系,设置快速过水通道,形成“河流水系循环连通、原生湿地保育补水、鱼虾生物繁衍生息、野生鸟类觅食筑巢”的生物多样性湿地。保护区内的鸟类在自由飞翔(央广网记者李舜摄)在盐沼湿地,以恢复先锋植被盐地碱蓬为目标,结合其生物学特性、生态群落及立地土壤等条件,在不改变原有的河流水系、地形地貌前提下,通过水系连通补充碱蓬萌发所需淡水,通过疏通潮沟恢复湿地和海洋交流,通过微生境改造在滩涂湿地塑造微地形,减少水流冲击、风力造成的种子流失,截留天然盐地碱蓬种子,通过其自然生长繁衍对盐沼湿地种子库进行补充,提高近海滩涂土著植物竞争能力,为鸥类、鹤类等鸟类提供了食物来源和栖息场所。年至年,自然保护区内观测到东方白鹳新繁殖巢、幼鸟只,越冬丹顶鹤只、白鹤只,黑嘴鸥繁殖种群达到只,东方白鹳、黑嘴鸥、白鹤等旗舰种鸟类种类、数量稳步增加。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

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ingshizx.com/dymj/13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