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东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一楼展厅,根据工作人员的提示,记者按下AI工业视觉识别模拟产线的“启动”键,一个个机械手臂迅速挥舞起来,对模拟展示的蜂窝陶瓷样品拿起、AI识别、智能分拣……产品缺陷检测快速、高效、精准。“目前,这套AI工业视觉识别系统可完成开裂、弯曲、变形、斑点、气泡等30类缺陷的识别,准确率达99.9%以上,人工运营成本下降60%、质检效率则达到人工的2至3倍,解决了工业产品线人工质检的效率、准确率及运营成本问题。”工作人员介绍。
数字化浪潮中,制造企业云集的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如何找到自身发展定位和突破路径?如何破解转型升级的难题?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是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赋能制造业升级增效的核心路径。
作为我市目前唯一的一家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东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山东胜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共建,通过线上打造特色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云帆”,线下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基地,致力于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智慧工厂建设提供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撑。“让工厂越来越智慧是我们的目标。”东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总经理张德胜一语中的。
作为全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智慧大脑”,自年6月启动以来,东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携手全市20余家软件企业共同打造平台生态链,引进华为、中软国际、用友、致远互联等国内知名服务商,以“云帆”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载体,提供了70余套工业APP和解决方案规模化应用,完成了余家企业诊断咨询,推动了余家企业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及上云服务。
近年来,随着产业空间约束趋紧,原料和用工成本上升,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制造业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工业互联网成为开发区实现弯道超车、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破题密码。站在数字经济的“风口”上,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抢抓工业互联网发展先机,抢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并将数字技术应用植入全行业各领域。数字产业化的发展让企业云集的开发区乘“云”而上、腾“云”而起。
位于新材料产业园的东营欣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有一项“拳头产品”——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并具备年产吨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能力。但过去在欣邦电子生产车间胶膜的生产过程中,生产项目人工检查、纸质确认、产线生产数据人工复检、抄录输入到电脑表格来实现数据追溯,传统方式导致的各业务部门之间信息交换滞后、人工操作环节冗长等问题成为了阻碍企业发展的“痛点”,数字化升级成了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再不转型,就跟不上了!”面对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欣邦电子依托东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利用大数据、移动应用、区块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