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文化的碰撞
东营市一中和比立勤国立大学语言交流项目于10月28日开课,截止目前国际部同学们共参与4次课程。上周同大家分享了汪品赫、范泉达、张卓言、崔一凡四位同学在第三次文化交流课上的精彩瞬间以及他们给大家分享的交流感悟。
本周,我们一起看一下晏睿阳、任炳彰、吴崇文、李泽瑞、石竟成、尚英迪、孟祥宸、闫力潍、赵伟平九位同学在本周文化交流课上的精彩瞬间以及他们给大家分享的交流感悟:
/11/25
晏睿阳
本次语言交流项目给我了一个和外国人交流并提升自己的宝贵机会。在从小就开始学英语的过程中,学校往往以提高学生应试能力和英语成绩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未对学生口语能力有过多要求,因此主动花费额外时间练习口语的学生比较少。就我自己而言,虽然英语学习已经持续了八年,但练口语的机会和时间是少之又少。通过这个语言交流项目,我学到了许多,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有些曾经背过或常挂在嘴边的词突然想不出什么意思,或者脑中想表达的意思不知怎样翻译,有时用词又过于单一,经常每个单词向外蹦而不能很流利地把它们组成一句话,这些不足在今后都要改正,努力提升自己的口语交流表达能力。/11/25
任炳彰
首先非常感谢国际部老师们给我们创造了这次文化交流的机会,尤其给我们与国际大学生连线的机会。丰富多彩的英文知识,积极向上的同学,多姿多彩的主题,通俗易懂的知识。在教授他们中文基础教程的时候,我竟发现我在这方面挺有天赋。英语交流环节,进一步提高了我的口语表达能力。/11/25
吴崇文
通过此次文化交流活动,我发现中文还真挺难的,不知道在我小的时候是哪个天才教会的我说话。可能是先入为主的观念,我们在日常对话中可能感觉不出什么,但是从零开始学中文的外国人会很难理解。先不说组成句子的成分和排列顺序,一句英文翻译成的中文就可能会有许多不同的解读方式,适应不同的语境和场景,反之英文也一样。然后是对于外国人来说最为困难的地方--声调,这也是我在教中文的时候最让我头疼的地方,不论学习哪种语言,都不是一蹴而就的。/11/25
石竟成
沟通是一种重要的技巧和能力,参加了几次与菲律宾老师们的文化交流,让我体会到了英语词汇积累的匮乏和口语表达能力有待提高。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了解了菲律宾的文化习俗,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11/25
尚英迪
通过与菲律宾老师们的线上交流,进一步了解到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他们年轻具有活力的演讲使我感受到了菲律宾人们的热情,这次活动对我启发很大,学习英语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11/25
孟祥宸
该课程很实用,涉及到词汇、语法、交际沟通等各个方面,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同时也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11/25
闫力潍
本次活动实现了乐学、乐成长,中国与菲律宾文化在这个项目中实现了融合。这次文化交流的国外老师们是菲律宾比立勤国立大学的大学生,本次活动发掘了我们彼此惊人的潜力,尤其初次为人老师,我们都也取得了突出的进步。/11/25
赵伟平
本次活动增进了我们与菲律宾当地大学的互相了解、促进不同文化互相沟通、拓宽了我们国际视野。在教对方说英语时,发掘了我作为老师的能力,在与对方英语交流时,给我一次锻炼我口语的机会。/11/25
李泽瑞
在国际部上学,尤其在启航班,我们有很多机会可以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比如两个外教老师的课堂就充满着异域文化气息,而最让我们能够全方位展现英语基本功的就是这个与菲律宾大学联合推出的此次文化交流项目。
我们每个人会有不同的外教老师一对一连线,每次上课的主题也不尽相同,我的老师会和我就某一个特定话题展开讨论,我会满脑子搜索相关词汇表达,情急之下会汉语英语手势等掺杂蹦出,老师会给与我耐心地指导,他会在聊天区域敲出关键词提醒我,看到他充满希望与鼓励的眼神,我更加坚定了学好英语的决心。
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口语表达较之前进步很大,一是逻辑更加清晰严谨,二是遣词造句更加灵活多样,句式表达结构也更加复杂生动,对我的托福口语考试帮助较大,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中菲文化交流互通,在后期的交流学习中,我也希望靠自己的力量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动手添加星标,浏览文章不迷路!省时,省力,一键直达随时看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往期推荐
Distance
来自太空的朗读你听到了吗:巴金《激流》总序(双语)
-11-24
第一期:东营市一中和比立勤国立大学语言交流课学生感悟
-11-20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