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宽博的君子胸怀,以从容的儒雅之风,
万里黄河在东营奔流入海。
兵圣孙子在这里诞生,胜利油田在这里崛起,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这里践行。
《风雅颂·东营》,
伴你领略大美东营……
东营的美食,
总是藏在恰当的季节里,
一切思乡的情绪都能在这里得到最温暖妥帖的安放。
这是每一个东营人熟悉的味道,
如同黄河水、新淤地,
都是心底最醇厚的珍藏,
是这方水土,
在你身上烙下的、抹不去的印记……
史口烧鸡
民间有句俗语“无鸡不成宴”,
可见鸡在民间宴席的地位有多重要。
正如清代美食家大诗人袁枚所说:
“鸡功最巨,诸菜赖之”。
反观在十二生肖当中,属禽类的只有一种,那就是鸡,
由此可见自古人们对鸡就是情有独钟。
而作为传统美食的烧鸡,更承载着人们对美食的记忆。
史口烧鸡肥而不腻,色鲜味美,食用勿需刀,用手一抖,骨肉自行分离,无论冷热,均余香满口,无论何时回味,犹垂涎三尺。史口烧鸡出产于东营市东营区史口镇,史口镇北临滔滔黄河,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诸多产区也在此星罗密布。
史口镇历史文化悠久,历有“烧鸡之乡”的美名,饕餮之客均慕名而来,亲口品尝一下史口烧鸡更是令人唇齿留香,流连忘返。
龙居丸子
“团团圆圆,圆圆满满”,
每逢过年,
东营人家家户户的年宴菜上,
一道丸子汤总是必不可少的。
龙居丸子因有史记载赵匡胤曾食用过而名扬四海。
将煮好的丸子捞起,大珠小珠落玉盘,小小的美食自带弹力,欢快地蹦起,再缓缓回落。
夹起肉丸,色白诱人质感细腻,其间夹杂着葱碎,散发出香气。咬一口,肉丸弹牙而又爽滑,混合着的葱姜进一步激发肉丸的鲜味,迸发在口腔内,让人回味无穷。
龙居丸子以千年的传承与经典,将味道深植在人们记忆中,成为众多东营人忘不了的老滋味。
广饶肴驴肉
色鲜味美、风味独特,
营养丰富,四季皆宜。
焖煮时,浓香四溢,百步扑鼻;
出锅后,色泽鲜亮,红中透紫,
质地坚实而不硬,肥肉稍滑而不腻。
肴驴肉是东营市广饶县的地方名吃。始创于清同治十二年,曾由当地武举崔万庆推荐到北京兵部差务府,专供武士享用。“天上龙肉,地上驴肉”,广饶肴驴肉,历史悠久,遐迩闻名。
利津水煎包
东营人最如阔(方言,意为舒心满足)的饭食是这样的,
街头巷尾那从幼时就有的摊铺,
一口哧哧作响的平底锅,
一盘热气腾腾的水煎包,
一灶熊熊的炉火,
刚出炉的裹着黄金甲的水煎包,
萦绕百年的余香,
咬一口刹那通透回荡在舌尖。
刚摘下来还带着露水的韭菜,
发了一夜的老面,
带着手艺人指尖的柔软和温润,
秘制调料腌过的肉馅,
经过水蒸油煎,
泛起一层金黄色的脆皮,
勾起灶台边一串抑制不住的口水。
利津水煎包始于清代,扬名于民国年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早在清代光绪年间,利津县城和各大乡镇就有很多经营水煎包的专业户。当时,盐窝镇尚家的水煎包在全县小有名气。年刘凤岗掌作“茂盛馆”,在尚家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改进操作技术,终于使水煎包达到了色香味俱全的程度,成为人们深受欢迎的食品,名扬鲁北地区。年,山东省文化厅公示了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面食制作工艺——利津水煎包制作技艺入选。
机厂月饼
排队购买机厂月饼是东营人再熟悉不过的场景实惠、真材实料使得“机厂月饼”源远流长 “机厂月饼”不需要华丽的包装,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身素衣的“机厂月饼”,与它年年供不应求的抢购盛况格格不入,“机厂月饼”以一种低调姿态,撰写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奇。?“机厂月饼”在东营很有名,三十多年来一直沿用着最简单的包装。最初,“机厂月饼”只是原胜利油田总机械厂食堂生产的内部糕点,如今,却被全城市民甚至外地市民争相购买。最初的机厂月饼金字招牌,已经拉动机厂小区居民和市场上的蛋糕房加入制作月饼的行列,仅胜机公司家属区就有11家,生产出来的月饼因为机厂的地理位置统称为机厂月饼,而唯独生活中心大食堂所产的月饼才是用胜机公司商标注册的胜机月饼,是真正意义上传承下来的传统手工艺美食。
黄河口大闸蟹
大海的广阔无边,
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鱼蟹海味,
渤海湾纯净的水体,活跃的洋流,
造就了这里的海产品非凡的品质。
碧波之下,富甲一方,
大自然赐予这里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
这份来自大海的倾心馈赠,
征服了多少食客的味蕾。
黄河口大闸蟹,东营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黄河三角洲丰富独特的资源养育了肉质鲜美的黄河口大闸蟹。大闸蟹膏满黄肥,通常以清蒸为主,保持大闸蟹的原汁原味。上桌的大闸蟹色泽橙黄,肉质鲜香。
黄河从东营市中部由西南至东北穿越入海,多年来,黄河的泥沙在入海口处沉积,淤淀成了黄河三角洲,适宜养殖大闸蟹。年,垦利县育苗场在东营市率先进行大闸蟹人工育苗,取得成功。螃蟹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高于其它陆生及水生动物,维生素B2是肉类的5-6倍,比鱼类高出6-10倍,比蛋类高出2-3倍。
黄河开凌梭
并不是所有的梭鱼都能叫开凌梭,
一般在惊蛰前的半个月捕到的梭鱼,
才能称为开凌梭。
每年开春后,迎来黄河凌汛,
冰凌融化,流入大海,
刚刚经历过冬季的休眠,
梭鱼们成群结队游进黄河口淡水中觅食,
此时的梭鱼肉质肥厚,味道鲜美,
相传渔民在捕鱼的时候听到黄河冰凌化开的声音,
人们称它为开凌梭。
它带来了第一缕春的消息,
是黄河口渔民一年好收成的好兆头。
梭鱼,鲁北一代最常见的海鱼,但只是在黄河凌汛时节叫开凌梭。
春节后渤海捕捞上来的第一批梭鱼,是带着海冰捕上来的,由于冬季刚休眠过的开凌梭鱼基本不吃食,它的肉质厚,腹内杂物也少,没有邪味。开凌梭捕捞仅仅限于立春到惊蛰之间十几天的时间,过了惊蛰其品质和鲜味则有所下降,因此尤显珍贵。
黄河口白莲藕
青荷盖绿水
芙蓉发红鲜
下有并根藕
上生同心莲
黄河口白莲藕由当地野生藕种栽培驯化而来,其最显著特性是抗逆性强,整个生育期不发生任何病虫害,无须使用任何农药,属天然无公害食品。因品种特性和气候、土质等原因,形成了黄河口白莲藕独特品质:藕体洁白、细致、清脆,藕粒细腻、甜润、爽口,适宜鲜食、炒食、腌渍、蜜饯,尤其适宜加工藕汁、藕酱,是加工藕粒藕汁最理想的原料。
孤岛鲜鱼汤
往事越千年,想当年,薛仁贵东征,
黄河故道两碗鲜鱼汤令其绝地逢生;
风情在今朝,看今天,
寻找黄河口风情菜北伐,
新生地上一个地标赫然挺立。
动人故事口口相传,珍馐美味源远不断。
这就是黄河故道——孤岛鲜鱼汤。
孤岛鲜鱼汤,是东营的一道特色名菜,属于鲁菜系。该汤以鲫鱼为主要食材,汤浓色白、鱼肉鲜嫩。现在,在东营市孤岛经营鲜鱼汤的不少于几百家,不远千里来这里品尝鲜鱼汤的人是车水马龙,门庭若市,给孤岛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河口凉皮
炎热的夏天,
还有什么比酸辣的凉皮更开胃呢?
火红的辣子充分,
打开味蕾,
凉爽细滑的凉皮,
赶走暑气。
制成的面皮切成细条,放在碗里,配点豆芽或黄瓜丝,加上蒸熟切成条的面筋,倒入用花椒、茴香等熬制的汤,再调入盐、酱油、蒜水、香油或麻汁酱、味精、油辣子、熟碎花生米、酸菜、香菜末等调料,拌匀后即可食用,具有清滑筋道、香辣刺激、爽口开胃的特点。凉皮既可当主食,也可以作菜肴。经营凉皮的小吃摊遍布河口大街小巷,都座无虚席,各具特色的凉皮应运而生,主要有花椒水和麻汁汤两派,有干拌、汤拌、包裹、热炒等吃法,很多河口之外的美食爱好者常常驱车前往,已解馋瘾。
孤岛大盘鸡
汤汁的精华,鸡肉的鲜香,全数融入面中,定是美味!爽滑麻辣的鸡肉,软糯甜润的土豆,辣中有香,粗中带细,直接明了的炒、炖工序,完成之后还采用高级冰糖上色,色泽勾人食欲,香气溢满鼻间。孤岛大盘鸡选用优质小公鸡,肉质细嫩,滋味鲜美,富有营养,滋补养身。鸡块入口第一感觉:嫩、滑。鸡皮紧紧锁在鸡肉上,保持了鸡肉的弹性,既美味又有嚼劲,嫩滑却不油腻。最重要是汤汁,微甜不腻、浓郁香美。这就要求做菜者对豆瓣酱、酱油、啤酒、糖、盐的掌握。如果掌握不好,不止会对汤汁有影响,而且对整道菜也会大打折扣。依照口味还可以自选搭配土豆、鸡翅、鸡腿,皮带面。嫩滑的鸡块、酸软的土豆块,劲道爽滑的皮带面,加上绝妙无比的汤汁简直是绝配。
厚实丰饶的大河息壤,
养育一代又一代东营儿女,
从冬至夏,东营有无数的美景待你赏析,
从夏至冬,东营有无数的瓜果待你采摘,
越过街角,采撷历史之光,
路过乡间,采摘丰硕果实,
我要采撷,丰收的一缕香甜送你
麻湾西瓜、六户葡萄、西宋蜜桃……河海交汇的土地上,独居黄河口风情的瓜果梨桃应有尽有。近年来,东营市大力扶持乡村旅游,积极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重点打造一批乡村游农业示范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更好更快发展。一到周末、节假日,众多市民游客选择乡村旅游这一休闲方式,休闲采摘观光、品味丰收果实、体验农家美食、感受田园风光。
八方的饮食文化在这片河海交汇的神奇土地碰撞交融,
形成了东营特有的美食文化。
煎、炸、炖、煮包罗万象,做法亦万千变化。
煎是风土人情的味道,
炸是对生活固有的一种激情,
炖是故乡对远方游子的呼唤,
煮是细细熬制的温暖与情谊。
每种烹饪方式都是人间烟火,
美食在锅里翻滚,
幻化成口齿留香的美味芬芳着岁月,
熨帖着东营人海纳百川的心灵与胸怀……
特约摄影:(排名不分先后)马仁亮崔怀鹏马爱芳杨维安
司成立王树立秦金武程建军李兵苟增昌娟子赵栋良刘文利
东营广播电视台记者:张新光张振东王疆燕李沅鸿苏春全罗佳慧杨扬刘稳稳陈娟李凝部分图片提供:中共东营市委宣传部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东营区委宣传部垦利广播电视台(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