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东营美景
东营房产
东营医院
东营新闻
东营特产
东营生活

山东年人口净流出数量全国第一恐

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组数据,让不少山东人感到很担忧。

在年全国各省常住人口统计中,山东人口净流出达到每年42万,在全国所有省份中排名第一。

在全国城市抢人大战如火如荼的今天,这样的数据对山东来说无疑是一个很不好的消息。

山东人口仍在净增长

但流出速度令人揪心

21世纪中国最缺的是什么?

想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看看全国各地地方政府都在抢什么就知道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各地都在抢粮食指标,90年代全国每个县长都在到处抢投资。

而今天全国除北京上海还在主动控制人口之外,几乎所有的二三线城市都投入到了空前激烈的抢人大战当中。

据不完全统计,最近一段时间集中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在自己城市落户的,累计已经有20多个城市。

送房屋产权、送面试补贴、提供房租补贴,甚至还有警官上门服务、提供户籍办理,大学毕业生俨然成为各个城市最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在不少城市的政策文件中,都可以见到类似“先落户,后就业”、“学历零门槛”等表述。

只要是战争就一定既有winner也有loser,从年的数据来看,山东无疑是最大的失败者没有之一。

从下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山东去年人口自然增长(出生人口减死亡人口).16万,但常住人口只净增了不到60万人,其间的差额说明还有42多万山东人净流出到其他省份去了。(山东排在倒数第一)

在全国三十多个省级行政区中,山东这个数字名列第一,第二是净流出38万人的河南,第三是吉林16万。

而有流出就有流入,去年净迁入人口较多的省份包括:广东、浙江、重庆、新疆、江苏、安徽、四川,排名第一的广东净流入人口近70万人,第二浙江流入31.3万人。

省际人口的流动方向也基本反映了各省经济发展动能的强弱。

根据今年一季度各省份的GDP增速可见,包括山东在内,人口净流出较多的省份GDP增速大多都排在末尾。

而人口净流入较明显的则基本都增速靠前,不仅有广东浙江这样的经济发达省份,也有贵州、西藏、云南、四川、陕西等并不算富裕的西部省份。

(来源:观察者网)

必须说明的是,山东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保持一定的人口增量,全依赖二胎放开后生育率的爆发。

最近几年山东人口生育率一直居全国各省之冠,甚至比少数民族占多数的南疆都高。

直观的对比就是和山东人口数量相仿的河南,一年自然增长只有60多万人,死亡人数两省没有多大差别,但新出生的河南人数量比山东少很多。

在人口净增量排名中山东还能排前三

全靠山东人能生,要二胎比例特别高

(来源:观察者网)

但这种人口增长速度是可以持续的吗?多位人口专家都对此表示忧虑。

如果今后几年里,山东的出生率逐渐降到全国平均水平,巨大的人口流出数量或将导致山东人口也陷入负增长。

山东人口流失,教育因素不可忽视

山东省公安厅日前提出:放宽人才落户条件,急需人才可直接落户,取消省级高层次人才及其共同居住的父母、配偶、子女落户限制。

这则新政被通俗地理解为,人才来山东工作可以“一人落户,全家落户”,优惠力度应该说是比较给力了。

但政策发布后,在网上得到的评价却是这样的:

根据统计资料,山东省年高考录取率为1.47%,录取率为4.44%,一本录取率为10.60%,这几项指标均排名非常靠后。

山东的地理位置两面靠海,既不缺水也不缺资源,气候四季分明,除了春秋两季经常有雾霾之外,就几乎没有什么值得吐槽的地方了。

山东的经济发展状况在全国属于比较领先的省份,是超过国际公认发达国家门槛——人均GDP1万美元的全国9个省级行政区之一。

导致年轻人纷纷用脚投票逃离山东的,恐怕并非像东北和西部某些省份一样是由于自然条件太恶劣,人均收入太低。

(来源:网易财经)

按照人均GDP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这两个重要经济指标来看,山东和广东之间的差距只有10%左右,为什么一个是人口流入冠军,一个是人口流失的重灾区呢?

这个问题显然很复杂,值得山东地方各级政府花力气仔细研究,出一本上万字的白皮书来反思。

各种学者、媒体关于这个问题的分析文章也是汗牛充栋,但大都是从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政府效率、市场化水平、创业创新等经济因素着手进行分析。

陈大夫在这里想指出问题答案的另外一个方面:山东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水平实在是太落后了,显著拖累了山东对于外地人才的吸引力。

目前山东高等教育的现状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看看数据就知道了:

年年底,大学声曾经专门对山东省属高校中的20强,以及3所部属高校的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如下:

山东省属高校二十强

三所驻山东的部属高校

山东大学:步步倒退有跌入二流的风险

作为山东高校里毫无争议的扛把子,山东大学近年来发展很不顺利。

在不少山东人印象里,山大一直是在全国十一二名的水平,某些年份的某些排名上还能偶尔进前十。

但在去年公布的“双一流”名单中,虽然山大和绝大多数工程高校一起进入了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的名单,但在更被业内人士看重的“一流学科建设”竞争中败得很难看。

山大只有数学和化学两个学科入选,位列末流。

......

当时山大校友和学生一片哗然。山大官微“庆祝山东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名单”的推文下面评论区是这样的:

比科研经费损失更严重的,是山大日趋保守的环境,越来越艰难的创新氛围和越来越严重的“学术近亲繁殖”教育行政化”风气,在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培养和学生权益维护上都出了问题。

山大虽有百年校史和深厚的学术底蕴,但多年来文恬武嬉,精于政绩塑造而疏于真正的实力建设,在管理水平和科研水平上的逐步倒退大家有目共睹。

虽然山大经常自称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但搞到现在,还能算国内一流的也就只剩下学生了。

今天的山大在国内高校竞争中步步倒退,已经跌出国内高校第一集团,很可能有跌入二流的风险。

省内其他高校:人多势众,大而不强

从在校生人数来看,山东各高校动辄在校生三四万人,确实称得上人多势众,但实力和规模完全不相称。

从排名的角度来看,山东所有省属高校中没有一所能够进全国前一百名。

从学科建设角度来看,山东省属高校中没有一家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拥有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只有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四所,共六个学科;

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的高校再加上一个山东科技大学,共五所高校,六个学科。

(来源:百度百科)

把省属高校20强,加上中海大和石油大(华东),一共22所高校各自最优势的学科都挑出来,捆在一起算成一个,然后拿出来跟山大进行学科之间硬碰硬的较量,恐怕还是要被山大吊打。

对于这些高校来说这就很尴尬了:论学科实力,我们二十几个加起来打不过山大,山大要是算二流,那我们这帮兄弟算几流?

在过去十年里,山东省属院校里没有涌现出一匹能令人眼亮的“黑马”,发展水平普遍落后的问题基本没有得到改善。

高等教育是山东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山东除青岛济南之外的几乎所有城市,每个城市基本只有一两所本科高校,排名、口碑和教育质量都很差,对于省外学生几乎完全没吸引力。

但山东同时还是历史上有尊师重教传统的孔孟之乡,在山东不少地方,城市里最好的高中有崭新的教学楼、现代化的电教设备,教师待遇比同城公务员高一大截。

而同城的本地高校,则校园风景一看就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样子,学生宿舍还是钢架子床上下铺,没阳台没厕所的八人间,图书馆的藏书数量少而且管理混乱;

教师看不到自己的职业前景,很多教师知识结构好多年都不更新,上课讲的都是完全过时的玩意;

下面听讲的学生则睡觉的比醒着的都多,台上台下双方都心知肚明,大家都是在糊弄事,倒是一副很和谐的样子。

(来源:搜狐教育)

目前朋友圈各种刷屏的,所谓“抢人大战”,实际上抢的是全国每年毕业的多万大学毕业生。

不论是西安、武汉、南京、重庆,在抢人大战中共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ingshizx.com/dyfc/7919.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