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东营美景
东营房产
东营医院
东营新闻
东营特产
东营生活

红色殿堂筑基石东营市建设实体化基层党校综

  为破解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缺人管、缺阵地、缺师资、缺经费等问题,东营市在年试点基础上,在全市38个镇街建成实体化基层党校,突出理论培训和党性教育,强化分类施教、集中培训和日常教育,有效发挥了党员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目前,已举办培训班期、培训党员8.36万人次。

立足实际、整合资源,

系统化建设

  坚持节约办党校,不搞重复建设、不另起炉灶,重点在机构设置、场所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用实招。一是落实机构编制。在镇街党建办公室加挂党校牌子,区分镇街面积、党员人数,分别核增1—2名党建办副主任、2—3个事业编制,为全市38所基层党校配备编制83个,专职负责基层党校工作。二是建实教学阵地。整合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党性教育基地、农业产业基地、闲置中小学校等现有资源建设,全部达到“有醒目标识、有规章制度、有教学计划、有电教设施、有党建书籍、有档案资料”的“六有”标准。整合各类党性教育基地、产业示范基地,设立处教学点,打造51处现场教学基地,推动教学阵地向最基层延伸。三是抓实经费保障。按照“基本经费元+党员人均50元”标准,把乡镇街道党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上级党费给予扶持,保障党校常态长效运行。

配强师资、健全体系,

规范化培训

  针对基层党员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培训方式单一等问题,推动力量统筹、资源统筹、机制统筹,完善教学管理体系。一是坚持专兼结合“聘师资”。从党校教师、领导干部、榜样人物、“土专家”“田秀才”等人员中选聘;实行“县区党校点题、基层党校列单、培训机构竞单、党员干部选单、党委出资买单”的“一题四单”模式,引入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力量,组建了余人的基层党校师资库。二是突出党校姓党“设课程”。坚持“体现党校宗旨、符合基层实际、适应党员需求”,科学设置三类课程。抓好“必修课”,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最突出位置,组织上级党校骨干教师到基层党校“送课下乡”;夯实“基础课”,确立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课地位,确保两类课程比重不低于基层党校总课时的70%;统筹“选修课”,根据不同领域党员需要,开发各具特色的培训课程,提高培训实效性。三是完善管理机制“激活力”。建立市县党校教师挂钩联系制度,每所基层党校由上级党校选派1名班子成员、2—3名教师帮包联系,帮助提升授课能力和水平。建立课题动态调整机制,每名基层党校教师每年准备1—2堂精品课程,对授课质量不高的及时调整。健全教学激励机制,根据教学质量和党员满意度,每年评选一批党员教育名师、优秀党课讲师,给予适当奖励。

注重实效、学用相长,

多样化施教

  转变“大水漫灌”的教育培训方式,突出精准培训、注重体悟实训,增强基层党校教育培训实效。一是搞好需求调查让党员“愿意听”。把培训需求调查作为基础环节,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走访、个别访谈等方式,及时了解基层党员培训需求,科学调整教育培训计划,分类设置课程内容,提高教育培训的吸引力。二是办好特色课堂让党员“听得进”。坚持把农村党员培训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把优秀职业农民教育发展成为党员,推进课堂教学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办好“四个课堂”。用好“室内课堂”搞好集中辅导,抓实理论培训;依托现场教学基地设立“实训课堂”,把教学办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整合教学资源组建“流动课堂”,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定期开展送学上门;借助“灯塔—党建在线”东营综合网络平台建立“网络课堂”,对存有工学矛盾或在外务工经商的党员进行网络教学,扩大培训覆盖面。三是注重因人施教让党员“用得上”。对农村党员,重点围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开展培训;对“两新”组织党员,重点围绕依法生产经营、增强社会责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等开展培训;对社区党员,重点围绕社会治理、矛盾纠处、和谐社区建设等开展培训;对新入党党员,重点围绕增强党员意识、发挥模范作用等开展培训;对党员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围绕党的基本知识、党史党风党纪等开展培训。通过分类指导,按需施教,深受广大党员欢迎。

(供稿:东营市委组织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ingshizx.com/dyfc/10409.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