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口境内又出一具金元时期龟趺(fu),
“千年古镇”再次被印证
来源:东营大众传媒网鲁中晨报
晨报东营讯年5月17日,在史口镇史口村(镇政府驻地附近)湾塘清理过程,出土一具龟趺(fu四声)(龟型石碑座),因周边淤泥面积广且深,为考古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为保护文物安全,该镇采取了就地掩埋的处理措施,并安排工作人员做好安全保护工作。6月19日,经过近一个月的清理,龟趺再次出水,龟趺长1.74米、宽1.26米、高0.7米,重约1.8吨,周身雕有花纹,未见文字符号。清理现场影像资料收集6月20日,接到汇报后,东营市文管所原所长申宝柱,东营市文物管理处陈鹏及东营区文物管理办公室王桂林一行,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对出土文物进行鉴定。据出土龟趺表面纹理特征、花纹图案、当地史志资料记载、当地百姓传说及回忆,该龟趺为金末元初铸造,是福昌寺(铜佛楼子)遗留物,背驮石碑。遗憾的是,经过打捞,未发现碑体及碑帽。宋金时期,史口镇古称博昌镇或福昌镇,镇域地理位置优越,是商贾云集、佛教盛行、文化繁荣、较为发达的重镇。据史书记载,当时此地有一古刹---福昌寺,此龟趺乃寺中之物。■新闻链接福昌寺,俗称铜佛楼子,位于史口镇史口村南部(即龟趺出水处),唐贞观(-)年间,史口村曾因其而得名福昌镇。世代耆老相传,寺院建筑宏伟壮观,古朴典雅。寺门面南,除大殿三间外,东西均有偏房数间,院内古柏参天,僧侣人众,晨钟暮鼓,香火旺盛。某年(无考),因寺内僧人犯佛门“五戒”之律,且杀人灭口,后来,东窗事发,官府惩办元凶,驱除僧侣,寺院荒废,之,历沧桑,经战乱年久失修。至清朝末年,仅大殿尚存。大殿高约5米,灰瓦飞檐、雕梁画栋,内有纯铜铸佛尊,佛高3米,重约2.5吨,坐于高约1.2米的佛位之上。佛位下有一枯井,(民国25年)年,因大殿顶部坍塌,而修缮一新。粉刷后的内墙东西山墙上,分别有刘连魁、商维屏绘画的山水鸟禽及四季花卉。正墙中间,有书法家吴乐天的墨宝(内容不详)。年秋,清河军区派员,把铜佛砸烂后,用大车运往“八大组”(垦利永安)兵工厂,制成枪弹,支援了抗日前线。后,大殿损毁,仅留遗址和一龟趺,常年淹没于水塘之中。沉睡多年,龟趺终于再次面向世人,这是自金代大钟出土后,又一历史佐证,印证了史口“千年古镇”不朽的传说。(记者段波通讯员刘新宇)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